校友分享

 

《勿忘初心》 2016 6B袁致維

 

 弦線的振動,木箱的共鳴,用撥片勾下最後的音。將懷緬過去的感情唱出,對未來不安的心情彈出。

 

 第一次亦是中學生涯中最後一次的歌唱比賽,我選擇了成為「小伙子」。

 

 初中那些年,帶著一臉稚氣在校園中尋找樂趣。在操場上第一次接觸籃球、第一次嘗試步操;在禮堂內第一次領獎、第一次比賽:在課室裏第一次個人演講、第一次彈奏結他。在這三年間絕對不乏初嘗試,為的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於是我又再選擇,我加入了紅十字會、參加了辯論比賽、學會了彈結他。

 

 高中最後三年,成為了社長、競選了學生會、當上了總隊長,太多太多的事情想分享,奈何篇幅有限,所以將最難忘的回憶寫出來。

 

 中六是中學生涯中最後一年亦是最短的一年,是我畢生難忘的一年。走過之前的五年,尋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理想,雖然途中有迷失,有期盼,有失望。但當認定目標的時候,之前的挫敗成為了動力,時刻提醒自己時間是寶貴的。最後一年的歌唱比賽將至,我既期待又緊張地決定報名參賽。在台上那刻,回憶了過往的碎片,重組了趣事,嚮往那昨天,愈發現青春走遠了,即將走到世事難料的森林,但願勿忘初衷,能繼續譜寫屬於自己的故事。之後我走到台下,回到坐位,旁邊是一班走過六年的朋友,一起的時間剩下不多,但大家不會計算還有多少日子,只是去享受每一刻在課室溫習的時候、在球場打球的時候、在一起共聚的時候。

 

 日子過去,今日再次想起那些年的時光,發現時間真的已經過了,不再復還。讓我記起一句說話:「時間沒有盡頭,只有不同的路口。」

 

 究竟是我演釋了「小伙子」,還是小伙子便是我?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在幻變的社會中找到心中最重要的人與事。

 

(袁校友為2017年畢業,現就讀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專上學院,主修社會科學副學士)

 

《匆匆那年》 2016 6B陳曉雯

 

 時光一晃而過,轉眼我已步入大學三年級。中學生活還歷歷在目。彷彿我還是那個需要早起,集隊早會的中學生。

 

 中學生活真的很簡單愉快,只是當時難以察覺。也許那時會為了學業苦惱,或覺得學習枯燥,覺得生活平淡,考試壓力大,但幾年後回想起,卻是人生路上一段不可比擬的時光。那些年讀過的書,寫過的作業,交過的朋友,是芳華的見證。那些年視藝課上留下得意的畫作,體育課上揮灑的汗水,絞盡腦汁解答的數學題,費盡心思寫下的作文,是成長的印記。那些年真摯的同學,認真負責的老師,更是不可辜負的青春。

 

 六年的中學生活,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時間好長。等到升高中的時候,恍然意識到竟已過去一半時間。而接過畢業證書時,才會突然發覺時間真的過去了。我還記得高中第一節課班主任對我們說:「這三年時間會過得很快。」那時候覺得畢業還遠,可轉眼就已經從中學畢業兩年了。從中一到中六的路看似漫長,但伴隨著老師同學的陪伴,這段路也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完了——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生怕出錯,到後來慢慢適應校園生活,再後來匆匆度過看似平凡無奇的每一天,最後幾個月依依不捨。很久沒有體會每天早起匆匆趕來學校的焦急,沒有體會下課鈴響後奔騰的脚步,沒有體會班級同學讀書上課的日子。曾經我們的身影遍佈校園,如今我們各自追尋自己的路。我經歷了文憑試的洗禮、中學的最後一個暑假、兩年的大學生活。這一切發生得太快,快得來不及細細體會其中的滋味。

 

 那時候覺得文憑試是天大的事,畢業後的選擇尤為重要。但其實過了這段時間,再回頭看看,發現不過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其實,畢業後的選擇和方向很多,升上大學未必是唯一選擇,最主要的是有自己的目標和喜愛的事物。與我同屆的畢業生有的出國,有的就業。但許多同學畢業後都繼續求學之路。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在文憑試中落榜,但在之後的學習中加倍努力,考上了大學。中學時不夠勤奮成了一些人的遺憾。畢業後才奮發圖強,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收穫。我有時候也覺得自己在中學的時候頗為懈怠,當時其實還可以更努力學習,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學習才藝。那時覺得文憑試很遠,一切還不需要去擔心。但其實時間很快,催促著我們長大。中學的時候總是缺乏危機感,因為那時忽略了一件可怕的事:有些比我聰明的人比我還勤奮。那我還有什麼理由懈怠呢?所以,我們應該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向著標竿直跑。

 

 有時候覺得未來很遙遠,卻突然發現原來這一天已經到了。有些以前覺得重要的事,卻在幾年後回想時一笑而過。有些曾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卻在往後的日子常常惦念。希望大家珍惜校園生活,為自己訂立目標,不要枉費這段中學生涯。

 

(陳校友為2016年畢業,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保險、精算與金融學)

 

《珍惜擁有的美好時光》 16-17 6B郭上鋒

 

 窗外驟雨傾盆,街道的吵鬧喧嘩,在雨聲之中也沉寂下去了。在水珠的折射下,街燈竟也變得沮喪起來,不復往日的耀目刺眼。

 

  「當時的天氣也像現在這樣吧?」

 

  緩步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雨景,心裏漸漸泛起了記憶的波瀾。

 

  還記得中六最後一次班際旅行,在灰暗的天幕下,我們燃起了爐火,在暗紅的火焰上,烘烤著食物。正當眾人都沈浸在美食的芬芳與焰火的溫暖之時,雨點如約而至。在叫喊聲中,大家四散躲避,只剩我與一眾死黨堅守。就著雨水,無懼可能來臨的腹瀉嘔吐徵狀,用「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我們嘻笑著吃下半生不熟的食物。筷子掉了,就用小刀代替;味道不夠,抓起一把胡椒粉就往裡加;嫌東西燒得太慢,就直接上錫紙盤亂燉……經過一頓狼吞虎嚥,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將陣地轉移到了海邊。在微雨斜風中,我們在海邊嬉鬧,將水四處潑灑,合力將別人扔入海裏,看著別人狼狽的樣子,不由得開懷大笑。

 

  轉眼間,兩年便已過去,往日的歡聲笑語也逐漸遠去,埋藏在記憶的一角,我也離開荃灣的這座山,到了彩虹的那座山繼續求學。在大學生活中,我結交了不同的朋友,參加了不少活動,但卻始終找不到中學那份快樂。中學的生活,簡單卻不乏味。跟朋友在班上吵鬧嘻笑,跟知心朋友聊聊天,便已覺得快樂。前路有老師照亮,身邊有好友相伴。然而,在離開中學校園後,便會漸漸發現,前路漸漸變得迷茫,不再有引路人指導前進,而身邊的摯友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難以日夜相伴。

 

  過去的時光難以逆轉,只能懷念,而對於仍然身處中學階段的師弟妹們,我希望你們珍惜現在的每一刻,把握能擁有的時間,好好享受校園時光,珍惜身邊的好友。


(郭校友為2017年畢業,現就讀香港科技大學,主修土木及環境工程學)

 

《人生馬拉松》 黃美仙 2009年中五

 

  我中三失去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媽媽……當時我面臨崩潰的時候!但因為有耶穌所以我有盼望……我相信雨後會有彩虹,我亦相信彩虹其實係圓形的,一半在人間,另一半在天堂。當一個人完成在人間的任務之後,就會去到彩虹的另外一邊,默默守候及等候他愛的人,完成任務後,在彩虹的另外一邊團聚。正是我有這個盼望我才能堅持到現在。

 

  人生匆匆數十年,要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不要讓自己將來有後悔的機會!新學期又開始啦,每位同學都要努力,過一個充實的一年……讀書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人生不只讀書,還有很多很多的經歷,不要在讀書上加添太多的壓力。

 

  雖然我只讀到中五,但現時的工作對我來說亦不錯,雖然不是在甚麼有名的公司,甚麼高的職位,我能自力更生靠自己的雙手開拓新的未來;雖然我不是過着富裕的生活,但我亦過得很開心很滿足。最後送大家一句座右銘:「你的力量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申命記33:25)

(筆者於2009年中五畢業,現職飲食業從業員)

 

---------------------------------------------------------------------------------------------------------

(編按:下文為陳志強校友任本屆陸運會主禮嘉賓之講稿)

 

馬校長、方牧師、母校的各位老師及同學:

 

大家好。我很榮幸今天能擔任主禮嘉賓,為母校第38屆陸運會致辭及頒獎。我看見各位同學在陸運會上竭盡全力、公平比拼,這份態度我十分欣賞。從跑道上盡力馳騁,到田賽上力求突破,以至看台上四社啦啦隊聲嘶力竭的吶喊支持聲,我體會到各位一定在陸運會前,已經悉力以付,早早準備。「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相信各位同學在陸運會的準備上,完全體會到這個說話的意思。

 

準備陸運會的比賽,跟求學問的過程,十分相似。對求學問或運動來說,最重要的資質是甚麼?我認為有兩個能力。

 

第一個能力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專注力」。

 

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專注力,甚麼重要事情都無法達成。反之,這種力量若能有效運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才能的不足或不均。

 

專注力之後,必要的是「持續力」。

 

就算能做到一天三四小時,集中精神認真求學,但持續一個星期就累垮,那也沒辦法做好一個學期,以至整個中學生活的學問。

 

專注力和持續力,和才能的情況不同。專注力和持續力,可以靠後天訓練來獲得,並藉以提升。每天坐在書桌前面,不斷訓練把意識專注在一點上的話,專注力和持續力就會自然提升。這和陸運會上,為了準備比賽,而鍛煉心志及肌肉很類似。每天不休息地寫,集中精神工作,這件事對自己這個人是必要的事,把這情報持續送進身體系統中,讓身體確實記住,而且逐漸把極限值一點一點往上提升。在不被發現的微量程度內,讓那刻度悄悄上移。這和靠著每天跑步運動以強化肌肉,塑造成一個運動員的體型,是同類的作業。刺激、持續。刺激、持續。這種作業當然需要忍耐。不過相對的也會有回報。

 

我希望各位同學,能將運動場上的一份拼勁,投射進求取學問上,在求學問的賽場上,注入專注力和持續力。我相信這樣的話,各位一定學有所成,能在學校老師啟迪栽培下,成為一位擁有健康身體,而又有學問識見的人。
多謝各位。

 

(筆者於1997年中七畢業,今年修畢教育博士,現職香港教育大學講師)



陳志強校友(右)頒發獎盃給獲勝健兒。

 

---------------------------------------------------------------------------------------------------------

 

《青春的記號》 2016 6B陳曉雯

 

  大家好!今天,是我們的畢業典禮。很榮幸能在如此重要的日子代表全體畢業生發言。距離上一個正式上課日已經過了接近三個月的時間,不知大家是否記得每天早上匆匆趕來學校的焦急?是否記得課堂上專心聆聽的自己?是否記得體育課上灑下的汗水?是否記得音樂課上悠揚或幽默的歌聲?是否記得視藝室中的信筆塗鴉或輝煌畫作?是否記得家政課上一展廚藝留下的驚喜或驚嚇?是否記得校外旅行時的輕鬆愉快?是否記得下課鈴響後奔騰的腳步?是否記得小賣部前排起的長龍?是否記得最後一個上課日在學校簽名、合照的不捨?原來我們的身影曾遍佈校園,而我們與學校早已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六年,我們收穫了許多。

對於自己,我們逐漸將青澀的模樣蛻變為成熟,將幼稚的想法灌輸以理智的思考。無論我們是否犯過過錯,這六年,我們收穫了可貴的知識,使我們得以成長和進步。

對於同學,我們由十句交談初相識慢慢變為知心好友。無論我們是否有過爭拗,都應該互相送懷。正是這些有趣的人使我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並成為對方生命中難以抹去的記憶。

  

對於老師,無論我們是否有埋怨過功課堆積如山或者因被老師責問而傷心,我們都應該感謝老師這六年來辛勤地教導我們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你們兢兢業業,為我們的前路而擔憂。師者是為「傳道,授業,解惑」,老師,你們圓滿達成目標了!

  對於學校,無論我們是否曾對接踵而來的考試感到壓力,我們應該心存感恩。是學校給予我們接受教育的機會,促成了與同窗的相識。感謝學校讓我們擁有一段無可比擬的經歷。   這六年我們也面對許多壓力。   

尤其是中六這一年,我們頂著文憑試的重壓,不斷操練試卷和溫習,以求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準。我們與身邊的同學化壓力為動力。我們是校友,更像戰友,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過程是辛苦的,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記住如此努力的自己。

  

中學生涯中所面對的壓力只是人生的起步。文憑試是對我們人生旅途的洗禮。在今後的日子裏,不管同學們繼續升學還是投入工作,想必都會在各自的道路上面對逆境,希望大家謹記老師的教誨,勇敢面對人生的壓力和挑戰。祝願大家在人生路途中書寫自己的傳奇。

  

時間就像握在手中的沙。這六年的校園生活很豐富充實,就像緊握沙粒的飽和感。然而,六年時光一晃而過,就像沙粒由指縫溜走一樣不知不覺。我們留不住沙粒,但我們應該將緊握沙粒的感覺銘記在心,不忘這段正值青春的中學生涯。

  

我們即將離開,然而我們對校園生活的記憶永存。我們得到的很多,要感謝的更多。祝願學校的未來更加美好,老師身體健康、工作愉快。多謝大家!

(編按:此文為畢業生代表陳曉雯於剛過去的中六畢業禮的演講稿。)

 

---------------------------------------------------------------------------------------------------------

 

《畢業前後現代生活》2012 6B朱柏賢

 

  不經不覺,已經畢業了三年。但好像沒有離開呂明才中學,因為我時常會回校協助一些活動。在一次機緣下陳偉彬老師邀請我作校友文章分享,所以就在這,分享少少經驗。希望透過今次分享可為師弟妹們帶來一些新的想法和反思。篇幅有些長,希望大家可花一個小息或者玩一場英雄聯盟的時間去看看。

  現時我正在明愛專上學院修讀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主修社區研究。而在修讀學士學位之前也是在明愛專上學院修讀人本服務高級文憑課程。在當中的學習和生活與中學時期實是大不同,當中的體驗也實在是難以忘記,有很多學習的地方。慶幸中學與大專這兩個時期皆讓我能去探索自我,認識自我。

  回說中學時期,當時參與了不同的校內和校外活動,擔當著不同的職務,例如領袖生、膳食領袖生、圖書館管理員,參加童軍活動和校外義工服務等等。以童軍生活為例,由一個小小兵的角色,透過不斷的學習,以及吸收上一輩的經驗及教導,漸漸升至副隊長,再到隊長一職,甚至從深資童軍支部成功拿到榮譽童軍獎章。而當中的活動和訓練讓我能夠探索及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專長,而且也讓自己的自律性提升,學習如何過團體生活,及一些課本以外的生活技巧,例如如何進行一個有效會議,並根據會議結果落實一些活動。人際關係亦有所增進,因為認識了一班童軍朋友,他們會在你有困難時去幫助你。

  六年的中學生涯很快便完結了。由開始準備中學文憑試時,便已對學校各樣事物依依不捨,不過當中的不捨讓我明白到人不能總是單靠一個地方,人是需要走出不同的地方作不同的嘗試。

  最後一放榜因成績不達標,所以入讀了毅進文憑,再到明愛專上學院修讀人本服務高級文憑課程。在修讀人本服務高級文憑課程時讓我體會更多更深刻,因為當時嘗試了不同的新挑戰,例如由廉政公署和各大專院校所舉辦的廉政大使,而我在自己院校兼擔任主席一位,當時便可以運用中學所學習的技巧。因為會遇到之前沒有經歷過的事,例如帶領一班人在校內舉辦不同的活動,籌備活動遇到資源和資金的限制,這些均需要運用以往所學的技巧或嘗試利用人際網絡去幫忙解決問題。而這個活動讓我能學習到一些價值觀,例如廉潔和誠信等。

  根據E.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我們在青年期(即中學時期),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發展危機是角色混淆,這些任務或者危機皆會影響我們的人格發展,確立自己。在此寄語各位同學,要為自己作好不同的心理準備以及不同的計劃,別總停留在虛擬世界,可以的話不妨參加不同的活動去多了解自己,尋找人生目標。謝謝各位的閱讀。

(筆者於2012年畢業,現就讀明愛專上學院,修讀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

 

《這些機會都是屬於你的》 2012 F.6黃旨祈

 

  最近,與本校一位師弟飯聚,與他一同計劃在剩下的一年半中學生涯中,怎樣好好運用時間,為著未來積極準備文憑試。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我主要跟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幫他清楚自己現有的身份角色及其優次;第二,是教他如何根據其角色的優次,有效地編排工作;第三,是與他一起設定具體的考試目標和思考將來的目標。我相信,只要能把以上三件事的精神掌握好,並付諸行動,沒有甚麼機會是不屬於你的。有失去。

  第一件事,清楚自己的身份角色並有獨立的價值取向。在這個年代,我們能夠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事物,並對他們產生興趣。一個人可以身兼伴侶、學生、球隊成員、樂隊成員、學生會幹事、兒女、朋友等等很多的角色。事實上,有些角色是一直存在的,例如父母親的兒女,中學生等一些客觀社會環境早就給予我們的身份,而我們通常會忽略了這些身份,但這些身份其實是非常重要,關乎生死。試想有一天你父母親離開了或是你最重要的朋友突然和你疏遠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懂得怎樣再活下去。我們總有很多身份,附帶著不同的責任。如果不清楚哪個身份比較重要,我們便或許不能把較重要的事先做完,因而有所遺憾。所以可嘗試把自己所有的角色列出,審視各身份,並按直覺排列優次。

  接著到第二件事,就是根據以上所定角色的優次,有效的安排工作。有沒有發現自己的時間表總是很亂?該做的事總沒有做好?有時候同一個時間會安排了兩樣工作?為何想做的總沒法完成?這就代表著你所認為的優次與你實際的行動有所差距了。正所謂「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我們言之鑿鑿地說「讀書最重要、朋友最緊要」,卻經常到遊戲世界裡當英雄,或在人性和異性中「掙扎」而選後者。我們明白在每個身份背後都有相應的義務,所以為免自己考試過後繼續發出「份卷好難」「我英文不嬲廢」等抱怨,或與朋友不和後在對方背後「小李飛刀」,我們最好還是真誠面對自己心中所想,盡力去實踐背後既任務。實踐中,請先把具體行動列出,並以重要性和逼切性安排工作的優次。

  最後一件事,這亦可以是所有事的根源─—夢想。作家九把刀為「發夢」作了個簡單的定義:「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非常豪邁。」所以我說,不要怕訂立一個偉大的目標,有了這一個目標才能擁有實踐這個目標的小目標。坦白說,我跟師弟一同訂立的那個最終目標分數,說出來或真會有人取笑他呢,或質疑他能不能做到。但當我們為這個夢訂下一些具挑戰性和實踐性的短期目標時,整個夢就會開始變得立體,有到達的可能。

p.s. 有興趣了解最後一段中所謂「天地的力量」,可以一看小說《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特別適合期待夢想之人去看。

(筆者為2012年畢業,現就讀教育學院,主修中文教育)

 

---------------------------------------------------------------------------------------------------------

 

那年……我的中學回憶》 2014 6C袁海勝

 

再見……什麼時候再見面?

 仍記得畢業時,離別那刻的感受嗎?還記得畢業那年,最後一天回校的那天,總是最難忘記的……身邊每個同學紛紛向青春告別,流下那滿腔熱淚,與過去的中學生活揮手。當下的感受好像失去很多,也許,甚麼也沒有失去。

  剛畢業的首年,很多同學的新生活也穩定下來,升學的、就業的,無一不例外,步伐也隨著時間繼續運行。往日不懂事的小孩,在走廊、操場、課室奔跑的時光仍舊如昨天般清晰。中五那年,一個膽小怕事的小孩,因為不想碌碌無為地度過校園生活,決心改變自己。向自己社團提出申請社長職位的要求!唯有挑戰,才能改變自己。結果真的如他想像般一樣,成功擔任了社長一職。

  毫無任何領導經驗的他,剛開始亦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依靠自己平常與人相處的技倆,與社導師、社幹事開展了那年的活動。過程雖然艱辛、難過,但付出的汗水並無白費。大家應該也猜到,這位膽小怕事的小孩,正是我了。

  中五那年的轉變太多了,由我及認識多年同學組成的樂隊參加了「明才」一年一度的校際音樂比賽。「The New Novice」,這是它的名字。仍記得排練很長時間的練習,幸好最後進了決賽。還記得決賽那天,在禮堂裡,很多觀眾在台下,那次也是我面對最多人的演出,很害怕……擔心……但我知道能夠站在台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那次演出的榮耀,屬於整個樂隊的每一位,同學們向著我們歡呼,支持我們的聲音,至今仍回響在耳朵裡。在才記的每年,有淚水、有汗水、有付出、有著我與同學的回憶。很幸運能夠在才記留下種種回憶……

  這個充滿歡樂回憶的地方,記錄著每個人的笑臉,如果能重來一次,我仍會毫不猶豫地回到這個校園。

  這回憶中的這裡,發生過不少人和事,老師授予我們人生態度,細聽著我們的心聲……近年來,當我回到充滿藍天笑臉的校園,發現回憶裡的事物經已改變,腦海裡的笑臉、操場流過的汗水、早上集會時的隊列、禮堂里的崇拜,一切的感覺變得不一樣了,可能這便是離開的心情,流逝的不只有時間,還有我的步伐,消失在「才記」這裡……

  過去的,雖已不復返,但作為師兄的我,對未來的師弟妹有一句說話:「別讓自己留下太多憂心的情緒,好好享受校園時光,把握能擁有的時間。」沒能留下什麼痕跡,只能在老師的回憶裡加些點綴。我喜歡校園里的一切,包括「才記」每寸角落,這裡像一個大家庭,即使不是每個人相知相識,能夠認識到這地方,的確為我人生又寫下美好的一頁。

 

(筆者於2014年畢業,中五時為約翰社社長,現職機場地勤。)

 

---------------------------------------------------------------------------------------------------------

 

《奇妙恩典》2004 7A 陳偉彬

 

不得不嘆一句:時間不等人。或文藝些,來一句「時光飛逝」。

  猶記得六年前學校三十週年校慶時,我也曾寫文憶述舊事,載於校刊;再追溯早幾年,原來我距離脫下那套米色恤衫、啡色西褲,離開呂中,不覺十年了。正所謂「十年人事幾番新」,說的不單是呂中校服由啡而藍的激變,更多的感慨在生命道途上前行的過程中,有些人只能陪你走短暫的一程,有些事只能在你心坎留下淡淡一筆,甚至不見痕跡;更黯然的或許是:曾經濃重,後卻了無蹤影,如牛山上已逝之木(典出《孟子》,讀過文化專題的高中同學,還有印象吧?)。

  我必須感恩,曾助我由會考低谷站起的呂中,不止沒有在我心消逝,到我步入職場後,竟是重回母校任教,讓呂中在我生命中留下更深墨的一筆,這是偉大的神奇妙的安排之中,卻絕對是愚拙的我意料之外的事。

  我無意在此細說當年在呂中初接觸耶穌,滿有憎厭;到十年後的當下卻成為學校團契導師,為著任教的班別中,因有學生信主而大大喜樂的這種奇妙事。(但讀者若有興趣,絕對歡迎你找我談天,讓我向你分享我的信仰路)但我很想藉著此文去分享、去感恩,這些年來我因著呂中而得的喜樂和滿足。

  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角。我常和朋友分享,教師從來都是努力做著撒種的工作,但學生何時能破土領悟,有所成長,卻由不得我。或許因著教學年資漸長,畢業學生日眾,開始見到些微薄的收成,每一回皆令我從沉重的工作中帶來一點點鮮活的空氣。如看到中一時還常叫嚷自殺,小息常滾地,讓師生煩惱無比的黃同學,現今開朗不少,不再沉鬱,踏實的在工作;曾是問題學生,進出訓導室如家常飯的龐同學,畢業後到北京讀書,回來探望老師時,也見成熟不少,不再橫蠻;某日在星巴克時,買了杯咖啡,驟見杯上寫了一句「 enjoy your summer holiday 」,還附上一個哈哈笑臉,原來一位舊生是那店的咖啡師,看到我這個粗心、不顧左右的顧客,特地送上簡單卻真誠的祝福;昔日於畢業前,向我分享十年後要開一間甜品店的陳同學,還誇口說要找我剪彩,我還笑言「到時候記得給我折扣」,今時原來早在理想途中,已讀畢廚師文憑,在某間酒店任職,累積經驗中,我期待收到 VIP 待遇的那天!其實類似事例還有很多,但字數有限,未能一一數算,但感恩真的無盡。

  鄭紹麟老師為其著作命名為「象山情」,黃家榮老師近年入腦的一句「明才一家人」,兩句道盡了呂中最讓人留戀的那份如家般的情意。這份情,穿越時空,連繫著三十六年來在此停駐過的師生,我竟能以三個身分──學生、校友、老師,進出其中,何等有幸!我生命中有很多美好,呂中的人和事絕對是不容否定的佔有一席位。若要事前去編寫這人生的劇本,我絕對編不出來,唯有偉大的上主能夠,就讓我以《詩篇》中的一節為此文作結:

「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我要傳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詩篇九篇 1 節)

(筆者為 2004 年中七畢業的校友, 2007 年回母校任教至今)

 

---------------------------------------------------------------------------------------------------------

《回味》 1983 F.5 禤啟文

 

台上是我望你,台下是你望我,從來沒有想過三十五年後的我,可以坐在台上,頒獎給現在的學生。在二零一四年七月八日,母校路德會呂明才中學,邀請校友會盼發獎學獎給現在的學生。校友會委派我和陳美儀同學出席頒獎典禮,深感榮幸又開心。雖然我對母校沒有什麼的貢獻,但能夠在畢業典禮中站在台上,頒獎給現在的學生,機會實在難得。我是第一屆的同學禤啟文,亦有校友稱呼我為「大師兄」。

 

   以前學生時代看老師,感覺很有距離,很遠的,遙不可及。但現在看老師,覺得很有親切感,很接近,跟朋友一樣。人長大了,人成熟了,看事物也不一樣了。

 

   台下每一位同學將來也會成長起來的,你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這間學校、校長、老師、同學,考試、上堂、小息、食飯等,一切一切將來也會值得你們回味的。光陰很快飛逝,轉眼間,你們就會畢業,離開學校,展開人生另一階段了。切記珍惜人生每一個階段及人和事。現階段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的生活,掌握在你們自己手中,付出多少,收獲便有多少,古語有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没有人可以不用學習便會識到一樣東西,没有人可以不用温書便可以拿到高分數的。所以用心學習,努力温書,高分數便是應得的。希望大家能為未來奮鬥,努力,加油。大師兄永遠支持你們的 !

(筆者為第一屆入學 (1978) 及 第一屆畢業 (1983) 的校友,現職紀律部隊 )

 

禤啟文學長(右)為得獎學生盼贈獎學金。
昔日風采。

 

---------------------------------------------------------------------------------------------------------

《憶當年》  李偉成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不經不覺在路德會呂明才中學畢業已經 4 年了,但中學的回億仍然歷久常新,班房的一枱一椅,同學的每張笑臉,就像在昨天過去的事一樣。真是十分懷念在呂明才中學的生活啊!

 

   想起當初自己還是中一的黃毛小子,沒想過會這麼快長大,還會在呂明才中學畢業。五年的時光真是過得太快了,轉眼已經投入社會!社會和學校生活真是天淵之別,在學校我沒有任何壓力,老師上堂有趣,對學生呵護備至,有時會講些冷笑話,課堂氣氛十分輕鬆。還記得那時候,每天記著一些金句就可渡日,例如 : 「返學等放學,放學等返學」、「若要考好,全靠對面做得到」、「溫書考試為出頭,派了成績皺眉頭」……但現在投身社會後,每天也感到那種無形的壓力。可能是自己長大的緣故,開始會為將來打算了,前途究竟如何是好呢?有時真會感到人生有點迷茫

 

   幸好,畢業後我成為了路德會象山堂的一分子。象山堂是路德會呂明才中學裡的一間教會,在裹面,我感受到神的愛和弟兄姊妹的關心和主動。能每星期也回到教會,真是感謝主。感謝主讓我可以回到母校,帶我回到象山堂。感謝主令我認識到一班弟兄姊妹,找到我的人生目標。

 

(筆者畢業於 2009 年,現職文書 )

---------------------------------------------------------------------------------------------------------

《2004 年的那一個夏天》  關凌峰

 

20 04 年的那一個夏天,當我收到中學派位,知道自己將被派入路德會呂明才中學的時候,沒有失落,反而有點期待,因當時有些人對這間中學的評價並不高,是不是我奇怪呢?人人都希望入一間「人們口中」的好中學,而我卻不是。因為我當時深信,不論甚麼學校與否,有好的,也有壞的學生,只在乎你自已怎樣對待。

 

  再一次證實男生的感覺也不是太差吧,嘻嘻 !

 

  我好開心經歷了人生中美好的五年中學時光,從中我經歷了許多的「甜酸苦樂」。 學校就好像第二個家一樣,老師 猶如 我的父母,不單教曉我很多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很多人生道理。他們的辛勞教導,我要在此獻上感謝! 每天上學都可以見到自己的老友,一齊上堂,一齊午餐,一齊臨急抱佛腳去溫書,一齊每逢小息就入廁所傾計,一齊嘻嘻哈哈,一齊上學等放學,放學飲可樂,最重要的是 我 們 一齊 共同 擁有 「 才記 」的 快樂回憶。

 

  有時返學 就 好期待放假,放假了又好期待上學,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如此有趣的經歷 。這些美麗的「時光」,仍然在我腦海中不斷上演,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所有感覺就好像昨天發生的事。 那些年,我們一起過的才記生活。

 

  「 一天一天的我在期待放學,一轉眼卻已告別校園 ……」 一首李克勤的 〈 告別校園時 〉 ,正好代表 了 當時我們的心情 。 光陰似箭,人生有幾多個五年 ? 五年的中學這樣便過去了。

 

  又是開始人生的另一條道路,不再相同的是,外面的世界已再沒有老師的愛錫,也沒有同學的愛護。我,經歷過做油站入油員,送書,燈飾學徒,珠寶銷售……各式各樣不同的工作,最後在牧師的鼓勵及幫助下,我再 次 成為學校的一份子 ―― 靈德組活動助理。能夠再 次 回到校園當中,感覺真奇妙!感謝主帶領,我相信祢指引的道路是祢所旨意的。

 

2012 年的那一個春天,我和我的同學兼好友大口 回到校園。再 次看見熟悉的面孔,如以前教我地理的馬玉娟老師榮升為校長,不論見回我中文科的陳偉彬老師,英文科的李雅玲老師……總有一種很親切和諧的感覺,他們清秀的樣子,並沒有因時間而轉變,更多了一種溫暖的感覺,我真想大喊一聲:我回來了!

 

這 次 擔當的工作是--靈德組活動助理 ,跟從前 學生 的身份 截 然不同,我要做好自己,作為榜樣照顧初中生,與他們一同享受團契生活, 帶 領更多學生回到青年小組和象山堂教會等等 。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個社工,常與他們傾訴心事,解決疑難。 時間 , 讓我和他們彼此更熟識,望著他們漸漸有著改變,自已也為此感到高興,才記同學們一定要繼續加油!

 

  最後再次感謝馬校長 , 所有老師 、 工友對我和大口(李偉成)大大的照顧和幫忙,我會謹記你們的教誨!特別謝謝賴民蓉老師和黃振權牧師的悉心照顧,指引我們,令我不斷 的 成長。我愛才記這個家!再見!

(筆者畢業於 2009 年,現職乒乓球教練)

 

---------------------------------------------------------------------------------------------------------

《隨寫感受與精神》 蔡婉仙

 

  我在呂中留過很多難忘的踪跡,認識了很多老師及同學,一切的回憶歷久常新。

 

  有幸再次跟學校聯繫,要先感謝鄭紹麟主任的邀請,好讓我參與母校三十五周年校慶校友會籌備小組。在大半年前,跟一班師兄姐弟妹們籌備此聚會,只有短短數個月,大家都已開會十二次了。每次的會議大家也很認真地討論各項細節,聯絡已離校的超過數百位師生,包括校長及表演嘉賓 ; 至於宣傳設計,紀念品,三代校服紙板公仔,時光隧道,自助餐,大合照等等皆一絲不苟 …… 雖然籌委會成員各自忙著工作,家庭及生活,但我看見的是大家跟著大隊同一方向出發,竭盡所能出席會議,討論及跟進事項,目標只有一個:希望透過是次校慶活動,將闊別幾十年的情懷,在校園裡找回昔日的點滴及分享,日後有更多機會聯誼,希望更多校友「愛.回家」。我重回此地,憶起十多前的成長片段,陌生的是學校的外貌,沒有變的是人。人生有不同的成長階段 , 我願意接受不同階段的自己,這也是最珍貴的片段。

 

  三歲定八十歲了嗎?基本的先決條件及性格,是與生俱來的。那些年的我,懶惰過,發夢過,用心過,發奮過… … 可是對書巻或文字未有緣份,成績總是平庸的。幸運地,老師們沒有放棄過,還一次又一次的給我機會,令我漸漸地對母校產生歸屬感。記得曾經有一位外校來的插班生問過我,為何這裡學生對呂明才中學有這麼濃厚的歸屬感?他出身於名校,卻沒有這種感受。我相信是這裡的老師對敎學的堅持及敎好學生的執著,慢慢地把我們之間的距離拉近,建立了無形的關係。

 

  讀中一時的某一天,機緣巧合地被邀請加入了籃球隊,想不到從此在操場上找到自己喜歡的舞台。經歷過艱苦的練習過程,與隊友建立起無限的默契和友誼,大家清楚對方的必殺技及不足之處,拼命地互相補位,讓女子籃球隊大放異彩,在學界比賽中取得很好的成績,並且跟不同學校的參賽者結為朋友。畢業後,大家偶然也有聚會及打籃球,每次訴說起那些無窮無盡的歡喜往事,令人笑不攏嘴。

 

  我現時從事秘書已有十多年了,見識過不同的人和事,發現很多人都像拼命三郎,追求著外在的富足,忽略了生活裡的光明面。而我在中學的籃球生涯中,選擇了專心從事充滿趣味的活動,在職場上我也維持同樣的習慣,讓身心方面也逹到富足的狀態。習慣像一個循環系統,願意欣賞及接受自己不同的成長階段,才是永恆的快樂。

 

  在職場裡找到的滿足,永遠不及在學校裡的單純成長更為可貴。學弟妹們,你們是幸運的一群,希望你們在呂中生涯,學懂為自己創造快樂的學習、成長的環境。

 

  馬玉娟校長,容保衡副校長,鄭紹麟主任及各位老師們,感謝你們多年的敎導,好讓我及更多校友對母校產生歸屬感。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筆者畢業於 1996 年,現職秘書,熱愛呂明才女子籃球隊)

 

 

---------------------------------------------------------------------------------------------------------

 

《校友的感言》 黃家榮

 

感謝上帝!我於 1984-86 年在本校讀預科(中六至中七),八十年代加入呂明才這個大家庭裏讀書,時光飛逝,恩典無限。轉眼間 29 年了,我是同學們的大學兄。

 

上帝的旨意是美好的,李永楨校長是我讀預科時的校長,更是宗教科的啟 蒙 老師,當時宗教科的課堂是兩位老師一起教的,一位是 李安麗 老師,另一位是李校長。李校長理論實踐並重,言教身教兼行。有一次周會,李校長正在講道,禮堂內師生全神貫注,專心聽道。就在一片寧靜的氣氛下,李校長從講壇向左邊行進,叫前排某一行某一位男同學站住,指出他聽道時說話,影響自己,干擾別人,那同學非常羞愧,馬上道歉。我敬佩李校長,因為他活出校長言教身教的風範。

 

感謝神!我是 1984 年在本校 讀書時認識耶穌,那時校長、老師及同學都很積極傳福音。中六時教地理的 蘇育明 老師曾邀約我和幾位同學到深水埗平安福音堂參加團契及崇拜;另外, 李祝安 老師曾邀約我和幾位同學在校內午膳時一起查考聖經,並帶我到荃灣潮人生命堂參加崇拜。多謝神的僕人在傳福音上的用心,把我那顆石心慢慢轉化為肉心。榮耀歸主!

 

感謝主!美善的事令我難忘。能踏足禮堂舞台的台板真是兩年呂明才校園生活中光榮之事。第一次是班際舞蹈比賽,第二次是結業禮考獲中史第一名上台獲頒獎狀。

 

哈利路亞!得到 羅世光 老師的賞識,代表學校參加全港青年學藝比賽,雄辯擂台辯論比賽擔任第一副辯。當時香港電台把每一場比賽都會錄影下來,然後在無線電視播出。李校長及很多老師每場比賽都會到電視台錄影廠為我校辯論隊打氣,首場擊敗荃灣官立中學,我們士氣大振;之後擊敗葵青區某校,複賽力戰挫敗九龍區某校,準決賽打敗皇仁書院,決賽於星期日上午在維園舉行,無線電視現場直播,最後我校獲得亞軍。 ( 當年每一場比賽學校都會錄影,現在錄影帶珍藏於圖書館內。 )

 

歡欣喜樂校園裏,師生共譜象山情。 1993 年我回母校任教至今二十年了。我是第一位路德會呂明才中學畢業生在母校服務,多年來有很多校友樂意回饋母校,今年共有 11 位校友擔任教師或職員,其中很多位都曾是我的學生。

 

明才一家人,校歌伴我行。友愛又合群,讚美歌頌神。因為老師是你知心友,有主與你愛共行。

 

感謝神!我是路德會呂明才中學的校友。

 

讚美主!我是全校最溫柔、友善、關心、愛心的宗教科及中 文科 老師。

 

( 筆者為 1986 年中七畢業的校友, 1993 年回母校任教至今 )

 

 

---------------------------------------------------------------------------------------------------------

 

《機會難得重來,請把握第一次》 鄔漢忠

 

約 6 月左右 , 當收到 禤啟文同學 的一個來電 , 未接聽就知道我會被邀請做路德會呂明才中學 35 周年校慶的籌委會成員 。 這是因為 禤啟文跟我和其他第一屆同學早已在 3 月 3 日舉行過一個成功的師生聚會。 校方希望禤啟文及當日的成員給與經驗來為母校舉辦一個正式的校慶。在我個人看來,當然舉手贊成。這是一個光榮,也是一個機會為母校做小小事情。

 

往後幾個星期,我們就在母校開會,彷彿重回學校上課般。更幸運的,我被高舉為籌委會主席去正式統籌這個隆重的聚會。那麼我就用我在工作的方式把這個聚會是為一個項目來管理。

 

某晚下班回家,和家人晚飯時,女兒突然問道 : 「 daddy ,你小時在校園的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呀 ? 」這個問題真的問得非常好,事實上,我對校園生活的記憶十分依稀,這是因為我當年非常少參與學校的活動,不論統籌或參與,我都非常低調,所以我和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很疏遠。我只愛游泳,天天都去鍛鍊,包括星期六日,比讀書還勤力。我就這樣直接告訴女兒。她接著問 : 「那為何你現在那麼投入參與學校的活動,還當上主席來呢 ? 」我的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我覺得我失去了一段人生成長時很重要的體驗,就是校園和同學的生活,不是有那麽多人能得到第二次機會,所以我要把握這個機會拾回這個感覺。

 

我便問我的女兒,說 : 「妳有沒有發覺我非常鼓勵妳多參與學校的活動 ? 不論統籌或單單參與。每件都是可值得紀念及回憶的事情,妳還要把所有的相片及短片都好好儲存下來供日後欣賞,不要浪費這段美好時光。」

 

11 月 9 日的大日子將近,心情十分興奮,每次籌委會會議,跟現任老師和歷屆同學都很融洽。會議中,大家不斷表達意見,務求要把這個聚會弄得盡善盡美,有聲有色,為求給與每位參加者帶來一個難忘的晚上。

 

  在此, 再次多謝禤啟文同學早在 2012 初安排的一個 BBQ 舊生聚會,從而我能有機會遇回大部份中學同學,也要多謝馬玉娟校長給我這個機會,容保衡副校及鄭紹麟主任的指導,也少不了各籌委成員的推舉及合作。請各位參與者,盡情享受當晚的節目和安排吧!

 

(筆者為第一屆入學 (1978) 及 第一屆畢業 (1983) 的校友,現職玩具供應及代理行公司高級總監)

 

 

---------------------------------------------------------------------------------------------------------

 

《在呂明才中學的學與教》 2008 7A 吳詩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自呂明才畢業後,轉眼五年多過去,沒想到自己現今竟能以另一身份角色再回到校園,心中盡是感恩。

 

學校於我,有特別的恩情。當年我會考失意,未能在原校升讀,亦不符合聯招收生的要求,因而要到各校叩門。徬徨焦急之際,感恩得到學校的接納,願意給予我機會入讀中六,在學業上捲土重來。

 

來到新校,要適應新的人、事、物,起初並不習慣。幸而班上的同學大多也來自不同的中學,彼此背景相近,倒也相處融洽。學業方面,中六七的課程更艱深,升學的壓力也更大,但這路並不寂寞。我與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結交成友好,彼此互勉,為高考同心努力。老師亦用心教導,常在課後和假期替我們補課,不厭其煩地解答我們的疑難,希望我們能爭取到好成績入讀大學。我最懷緬與老師談天說地的時光,大家聊一些對事情的看法,又給我們意見、勉勵,這些都是在舊校不曾嘗過的溫暖。此外,我亦在學校團契與各師長、弟兄姊妹有過美好難忘的相交時刻。此等種種,教人難以忘懷,亦非三言兩語能言盡。

 

大學曾有一段時間持續探訪露宿者,這些老友記大多因年少時誤入歧途染上惡習,以致要潦倒街頭。每次探望他們,看見他們想擺脫舊我但又身不由己的情況,實在教人難受。因此我盼能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年青人的生命有無限可能,在他們成長期給予他們多些愛和關注,或能因此改變一個生命。 正生書院陳兆焯校長曾說:「世上最需要的,是能夠教導成績較差學生的老師及校長。」我很認同這話,覺得 「當孩子『最不值得愛』時,就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在校兩年,我能深深體會及感受到呂明才老師對學生盡心的付出和深厚的關愛。 記得一次回校探望老師,看著操場的學生,心中甚羨 慕他們比我有更多時間在這學校就讀,跟老師學習。或是 神聽到我內心微小的祈願,亦是校長及老師願給我機會,使我能再回到這校園學習、回饋。 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願我堅定使命,不負所託。

( 筆者現職本校中文科教學助理)

 

---------------------------------------------------------------------------------------------------------

 

《校園生活回憶》 2009 7S 朱家豪

 

畢業後的第三個年頭,相約昔日的「柴娃娃」一同回校。在呂明才中學度過七個寒暑,我感受最深的是象山的夕陽。踏入母校,感覺悸動又興奮。在這裡渡過七年的日子,腦海內逐漸浮現昔日一幕幕的情景,訓導室門口罰站、NBA場打球、上課時睡覺和捉弄同學等等,嘴角不禁泛起微笑。

 

在學校裡的生活,我過得可充實了,上課時不只學習了課本上的東西,老師也會補充一些金玉良言,或者告訴我們一些故事,教導我們做人處世之道。讓我受用無窮。其中我最喜歡的課堂就是體育課和電腦課,因為每當上完體育課後,我總覺得整個人輕鬆不少,頭腦思維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同學和老師互動一番,增進感情。上電腦課時,可以學習到有關電腦軟體的運用,當然偶而老師會介紹一些不錯的學習遊戲。

 

當然在學校生活中,下課肯定是學生的最愛,我也不例外,下課時能和同學一起嬉戲玩耍。有時老師們會幫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補上一課,或者當我心情不好時可以和老師同學談心,這些都讓我的學校生活充滿了被關愛的感覺。除此之外,在學校這段時間裡,我認識了不少好朋友,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大家一起互相扶持,大家跳出自我、關懷別人、共同成長。在學校每一位老師都希望你變好,在學校過生活,是家人最放心的地方。你長大懂事以後,最讓你懷念的地方通常都是學校。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出自腓立比書的金句相信你們也曾聽過吧!這是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金句。正因為這句,使我時時保持正面的思想和態度。機會有時說來就來,但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經過過五關斬六將後,我終於當上了消防員。

 

消防這份工作很需要膽色和冷靜,如要面對千變萬化的火場和驚慌的受害者,腦海必須理性地思考才可作出正確的判斷,別讓感性的情緒沖昏頭腦。救災是不分晝夜的,當民眾有需要時,消防人員要立即出現,這是市民對消防人員工作的期許,亦是我們對市民的承諾,是一份責任,是一份使命,同時也是一份驅使我不停學習的正面壓力。

 

憶苦思甜,七年的校園生活,每一幕回憶,皆是美好。每念起,嘴角不禁泛起微笑。

(筆者現職消防員)

 

---------------------------------------------------------------------------------------------------------

 

《 歷經學業波濤起伏 回溯母校情懷不變 》 2003 年 7A 陳雪芬

 

近日與同學相聚,重拾起昔日的校園生活,如今同學們成長了,各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工作崗位。母校孕育的種子,曾奮發圖強的,現在都茁壯地成長。在社會做事要肩負起的責任比做學生時的責任更大,更何況自己為人母親,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在家教導女兒,縱使不容易亦要迎難而上。

 

在初中念書時,自己沒有什麼目標,度日如年,沒有用功學習,成績每下愈況,在同窗之中並不標青,絞盡心血,適應並不容易。平日課堂上理解 「 分崩離析 」 ,回家後溫習亦惘惘然,道不出其中的所以然。幸而老師沒有放棄我,用心地為我補課,開始循着正確的思路和培養正確的習慣,漸漸地重拾迷失了的學習心,從陰霾裡找到光譜。與此同時,老師們亦鼓勵我多參與課外活動,積極投入校園生活,還記起初中時候參與啦啦隊時同學們笑瞇瞇的天真模樣,大家一起努力練習,彼此關愛,為目標而奮鬥。

 

到了高中,學業也不是一帆風順。中學五年級,竟然在關鍵的中學會考中慘遭 「 滑鐵盧 」 ,無法繼續升讀預科,失意之餘選擇了重讀中五的路。失敗的經驗令人懼怕,但亦形成了發奮的原動力,認真地準備跨過難關,結果重讀一年的努力果然沒有白費。在預科參與高級程度會考的那一年,香港正面對沙士疫症,市民的心情沉重。當時大家還戴著口罩在考場應試,回望過去,中學階段學業的波折就像沙士的侵襲,需要鼓起勇氣渡過難關,從谷底力爭上游。

 

除了學業上,我亦沒有忘記老師曾經給我嚴謹的教誨。還記得在中六那年,有一次有幾位同學並沒有在功課寫上日期,被班主任責罰,訓誡我們做事草率,將來在社會做事難以承擔大任,而做大事更需要從小事做起,更何況面前艱辛的高級程度會考。這一回的經歷至今仍記憶猶新,促使我以嚴謹的態度,再接再勵完成考試,有機會繼續在大學進修。

 

學業雖然是學校生活裏的其中一個環節,同學們都是在成長當中,而成長是需要從錯誤中付出代價的。在過程裏是柳暗花明,我結識了許多真摰的同學,大家都在平凡的家庭中長大,互相幫助。為了節省課餘活動的支出,一班同學在外展活動時,擠在小屋度宿,簡單的食物也一起分甘同味,依然樂在其中。我們常常光顧學校附近的象山邨大排檔,粥粉麵飯、汽水小食,還有親切的檔主,可堪回味。

 

歲月催人,畢業後十年,同學們已經在社會工作一段日子,有些仍不斷奮鬥、追求學習,也有些組織家庭,擔負養育下一代的責任。近來與同學相聚,話說當年,大家期望跟老師及其他同學再度聯繫,重拾往昔的溫馨情景。

( 筆者 2007 年香港嶺南大學會計系畢業,現職德勤 ˙關黃陳方會計師行 ( 香港 ) 從事會計培訓工作 )

 

---------------------------------------------------------------------------------------------------------

 

於才記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 … … 2008-09 5A 陳柏羲

 

動筆前數天,在家和朋友一起觀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最後,主角與好友都得到了成長,擁有自己的 「卓越」 未來。沒有人哭泣、沒有人懊惱,只有滿心的祝福 。

 

戲中的情節我多少也曾經歷,於才記渡過六年中學生涯的我與不同人相遇的片段,回想時也是懷念 。 曾在球場為班際流下熱汗 、 在小食部前和同窗分享珍珠雞 、 在圖書館埋頭苦讀 、 在課堂上專心聽老師教導及同學同步分享 、 更在週會上全程投入聽老師與耶穌同行經歷。這些東西都是那 些 年,與我同行過的,我最珍重的。

 

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同學 。 歡笑、患難、不和都曾經歷,更甚是玩物喪志 。 他們是以最單純、真誠待我的。就我個人而言,離開校園走進社會後,知己沒幾個,現在坐著你身旁的請珍惜。我已找到同行的, 成為永遠的好友。

 

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老師 。 對著老師,讀書時或許沒有太大感受,但離開校園的一刻便會不同。他們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包容,讓我們上學不是只有考試與測驗,而是學會學習。常給我們跌倒時上一課,起來時又上一課,相遇時又上一課 。 特別有一課世史堂,我深記著老師所教:「成功是從失敗走向失敗而不失喪熱情」 ( 邱吉爾語 ) ,老師的身教,是用生命與行動教導我們如何做人。我們對著老師們,只有感謝和感激。

 

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耶穌 。 我們不是偶然遇上才記這所基督教中學 , 耶穌是邀請你讓祂與你同行。不要感覺自己是「小人物」,耶穌為何要與你同行。有空看看路加福音 24 章中革流巴夫婦遇見已復活耶穌的故事,耶穌主動走近他們,同行整天,其實耶穌復活後應該很多事要做 ( 如見門徒、公佈大使命 等 ) ,但神看顧我們每一個。每天的主禱文,每週的週會,每節的宗教堂,每次有人叫你信祂,都是耶穌所安排,給我們彼此認識。作為才記的學生,要「識」面對困難時,可向耶穌祈禱,求主幫助我們。

 

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自己 。 昨天的自己也是 不愛念書的學生,因那些年同行過的同學、老師、耶穌,今天作為助 理 傳道的我成為了「卓越」的人。社會常強調人要「卓越」;學生看「卓越」就是成績好。但畢業後到神學院唸書,真正明白到何謂神看的「卓越」。「卓越」就是把所做的做到最好。初期在學院學習,心態是把每一科盡量讀好,每份功課盡量做好,實習時也是如此,合格和完成便是我最大的目標。慢慢發覺合格和完成就是我能做到的卓越嗎?不是的。既然這次考試能合格,下次不是應以最高分為目標嗎?從未做過的事情也能完成,同一件事再做不是應以比上一次好為目標嗎?無論做甚麼也要比上一次的自己做得更好就是「卓越」。

 

我現在明白「卓越」不是給別人看,而是使自己活出精彩的生命。

 

雖然現在尚未能每次皆是最好,但每次我依然向著「卓越」進發。於才記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 同學、老師、耶穌能成為您最大的支持。盼望於才記出來的都有 各自的成長,擁有自己的 「卓越」 未來。 那些年,我們一起同行過的相遇時, 沒有人哭泣、沒有人懊惱,只有滿心的祝福。 ( 筆者現職神召會恩光堂助理傳道 )

 

 

---------------------------------------------------------------------------------------------------------

 

 

《象山之才》 2011-2012 7A蒙君怡

 

「哇!這裡很偏僻啊!輾轉幾趟車才到。」一些初到本校的人常有此反應。象山除了遠,還有其他特色,讓我一一細數。

 

在呂明才中學度過七個寒暑,我感受最深的是象山特別凍。若我是天文台的天氣預報員,每次當報導到:「明日最低氣溫十三攝氏度,新界會再低一至兩度。」此時,我會多加一句:「象山更低兩度。」風吹到象山總不留情面,像乾冰滑過皮膚,凍得人毛骨悚然。我們莘莘學子真是要寒窗苦讀啊!其實,要忍受寒冷的何止我們學生?還有一群教師們。歷來喜歡把老師比喻為蠟燭,「燃點自己照亮別人的生命」,「蠟炬成灰淚始乾」。依我看,呂明才中學的教師們是燃點自己帶給我們溫暖。

 

他們常為我們的學業操心,上課前精心準備,除了教科書的內容,還常有其他資料,擴闊我們的眼界。上課時又要為吸引我們的注意,偶耍幽默,甚至不惜自嘲。我們常埋怨功課太多,但其實我們做一份,老師同時改幾十份。我們測驗考試時,他們更不是只「輕鬆」監考,還要出題和批改,又要為我們的不足制定教學計劃。不只是學業,教師們更關心學生的成長。無論表達的方式如何,為我們好的立場從未改變。或許偶有不懂各位老師「恨鐵不成鋼之心」的學生,但他們也從不放棄,更堅定地手握教鞭。今天羽翼初長,要展翅高飛,可是如何也無法忘記他們的心思,關愛和教導。象山雖凍,但這份師生情最溫暖。

 

提及 象山之遠。「遠」也非壞事。象山宛如「桃花源」,三面環山,另一面有象山落日之景。呂明才中學立校此地,能享鳥語花香,動靜皆宜。在魚塘中成長的魚,食糧不缺,容易缺少危機感。在此象牙塔中生活多年,我們偶會忘記探頭看看外面的世界。現在畢業後終要到大海闖蕩,亦讓我感悟更多。

 

世界上領土最細的國家是梵蒂岡,知否其次是什麼國家?是一個位於法國南部,佔地 1.98平方公里的摩納哥。她國土雖小,但舉世聞名,原因是她能發掘自己的地理優勢而建設了一條人所共知的蒙地卡羅賽車賽道,每年的一級方程式賽事都會在摩納哥舉行,成為全球的焦點。縱使每人的條件和背景不同,重要的是能否發掘自己的潛能,加以發揮。

 

我最喜愛象山落日之景,日暮照綠野,鵝黃的光環抱着呂明才中學。有日落才有日出,今朝離別為他朝重逢作序幕。離開母校後,我偶爾會回甘在呂明才的日子,難忘良師益友,期待再次相聚一堂。